xxkdJW &
2012年5月24日一早,出发的号角还未吹响,二十多位年逾六旬的老者却早已手持长枪短炮,肩负野钓器具,英姿飒爽 <h9cKbT3
地在大客车旁集结完毕。出钓的兴奋就像初升的红日映红了一张张历经沧桑的笑脸,一边友善的调侃,一边手不停歇地整理钓具,不知不觉间车就来到了一处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型平原水库。 ia- $z[
zGzK9w%D
2tTeE]Y
e/\N^`
d]c>&N; ~
看着布满苲草的水面和星布其间尚未散叶的藕叶,深谙野钓的老者们仿佛听到了无声的号令,鱼贯而出,沿塘而行,或边或角,或草窠或明水,迅速选定了自己心仪的钓位,敏捷地抽竿、麻利地配线、老道地调漂、精确地打窝,整套流程一气呵成,毫无阻滞,看着他们矫健的身手,您绝不会想到这都是些六十开外的老者。 p0\d?wn;.
iaQJ0J`}m
k0xgUf&k;
2W*])gx|
开钓不久,78岁高龄的吴老师傅率先中鱼,弯成弓形的长竿,激荡翻滚的水花,一下将众人的目光都吸引到水库的西侧,倾斜狭窄的钓位一时间让老人进退维谷、难以转圜,看来水下之物来头不小,为保证老人安全,我连忙接过老人的长竿,帮助其将鱼尽量控制在水草之外,但沉闷强劲的拉力,还是让偏软的竿梢失去了控制,看到钻入草丛负隅顽抗的大物,身材不高的老人家在我们劝阻无果的情况下,毅然淌入水中,幸好水深才刚刚及腰,老人家循线索鱼,居然将一尾2斤多沉的长胡子鲶鱼给缉拿归案,高兴地老人家手舞足蹈,频频与大鱼合影留念。期间,我们真是为他捏了一把汗,既为他的勇敢而感佩,也为他的冒险而担心。事后才知道,老人家年轻时代曾经横渡过长江,现在还长期坚持游泳锻炼,还真是手握金刚钻儿,敢揽瓷器活儿。 MPeA'7
rrig%kq3%I
?tLKAx
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吴师傅的开竿大鲶,一下把赛场气氛给提振了起来。随后,相邻钓位的张师傅也中鱼了,初涉垂钓的他立刻紧张起来,连连呼叫帮忙,见此情景,我三步并作两步赶到他的身旁,一边接过钓竿帮其控鱼,一边询问其钓组配置,张师傅快速答道“线组是孩子昨晚帮其配置的,是很结实的那种大力马线,单钩”。闻听此言,我立马来了精神,告诉张师傅不必担心,这线组跑不了鱼,并果断挺杆后退,上坡力挺,硬是将鱼上半身提离水面,划过水草,顺利抄鱼入护,有效避免了水草的纠缠,高兴地张师傅立刻给儿子打电话报告了喜讯。 .Xf6?Kmgh>
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,鱼情也越来越好。忽然,听说陈师傅与一尾鱼在水草中已缠斗了半个小时,正准备弃鱼保竿,闻听此言,我立刻飞奔而至,看其居然是十五尺鲫竿中鱼,没办法,我慢慢收缩竿节,缓慢发力,顺势拉线,没想到运气出奇的好,竟然连鱼带草一起给拉了出来,陈师傅见抄网尚短,穿着雪白的袜子就下了水,麻利地连鱼带草给来了个“一锅烩”,引来了身边钓友一片善意地哄笑。 AlIw(^
此后,李师傅、刘师傅、马师傅也先后中鱼,一次次的弯弓映日,一尾尾的大鱼入护,不断将比赛气氛推向高潮,推向白热化。临近尾声,西岸最先中鱼的吴师傅和张师傅又几乎同时中鱼,此时,他们护中的渔获分别是三尾和两尾,但重量还难分伯仲,为冲击冠军,两位老者各显身手,暗中就较上了劲,但他们钩上的鱼却都非常不给面子的钻入了水草,二人正在束手无策、相互胶着之际,忽然耳旁传来“咔嚓”一声爆响,原来吴师傅由于求鱼心切,发力过大,长竿拦腰折断,遗憾地退出了最后的角逐。张师傅一看时间将至,缠斗无望,立马脱衣下水,再次上演了一幕循线索鱼,全身而退的好戏。 Wy6;KG
经过三个小时的快乐垂钓,最终,放手一搏的张师傅以12.6斤夺得冠军,断竿跑鱼的吴师傅以9.4斤屈居亚军,其他钓友也各有斩获。 12*+
5BQ
哼唱着“日落西山红霞飞,战士打靶把营归”这支曾经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经典红歌,这队恰似顽童的老者,带着渔获,带着欢笑,踏上了归程。今天的比赛花絮和精彩轶事,估计又够这帮老弟兄们唠上半年了。 2j f]GkR7: